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曾有过头痛的经历,多数是局部疼痛,有时是前额部疼,有时是太阳穴疼,较少可出现整个头部的疼痛。在门诊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病人捂着脑袋进诊室说:“医生,我的偏头痛又犯了!”不少患者认为,发生在一侧的头痛就是“偏头痛”,这种理解并不完全准确。实际上牛金所配资,并不是发生于一侧的头痛都是偏头痛,而偏头痛也不一定只局限于单侧。
NO.01
有这些特点,应怀疑是偏头痛
偏头痛是原发性头痛中常见的临床类型,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5%-10%,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的2至3倍。
大多数偏头痛的疼痛部位位于单侧颞部(俗称“太阳穴”),少数也可位于双侧颞部、整个后脑勺或整个头部,疼痛部位也可以左右交替。
典型症状表现为:周期性、反复性的单侧或者双侧搏动性头痛,疼起来像血管一跳一跳的,活动会导致疼痛加重,可能伴有恶心、呕吐、畏光、畏声,很多患者喜欢拉着窗帘安静地躺着。
约10%-20%的人群会在头痛发生前出现一些先兆症状,其中视觉先兆最为常见,如视物模糊、有闪光或暗点、视物变形等,其他还有偏侧肢体麻木刺痛、言语不清、头晕头昏等。先兆症状一般持续10-20分钟,很少超过1小时。多数偏头痛症状持续时间24-72小时。
如果反复出现中至重度头痛,特别是单侧、搏动性疼痛,高度提示可能是偏头痛。
此外,如果伴随畏光、畏声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应当怀疑“无先兆的偏头痛”;如果伴有反复发作的短暂的视觉、偏身感觉障碍,应当怀疑“有先兆的偏头痛”。
NO.02
判断头痛的病因,医生可能这样做
临床上,遇到头痛患者,医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明确病因:
病史和体格检查
首先,医生会仔细询问病史,了解患者的发病年龄、发作频率,区分究竟是发作性头痛,还是慢性、持续性头痛。其次,医生会询问头痛的部位、性质、轻重程度、发病诱因,以及发病情况、家族史等。此外,医生还会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。
实验室检查
有些头痛患者需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血液化验,如血常规、炎症指标,可协助某些感染性病因、消耗性疾病的筛查;D-二聚体检测,有助于筛查静脉血栓等。
影像检查
主要包括超声、CT、磁共振、发泡实验等检查牛金所配资,比如超声检查可发现迂曲、增粗的颞动脉,头颅CT可发现颅内占位,颅脑磁共振检查可发现颅内隐匿病变、神经血管的压迫等,发泡实验可发现卵圆孔未闭等。
其他检查
如眼压测定有助于青光眼的诊断,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可协助紧张型头痛的判定。
虽说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,但其背后的病因却十分复杂。在应对头痛时,精确的诊断、个性化的治疗是关键。经过科学诊治,许多头痛有望得到预防和控制。
NO.03
偏头痛应与这些情况鉴别
丛集性头痛
丛集性头痛因头痛常常在一段时间内密集性发作而得名。多见于20-50岁的年轻人,老年人很少发病,男性患病率约为女性的3倍。丛集性头痛属于原发性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,疼痛多位于一侧眼眶或额颞部,疼痛程度为重度或极重度,同时伴有同侧眼结膜充血、流泪、鼻塞、流涕、前额和面部出汗等症状。
巨细胞动脉炎
旧称“颞动脉炎”,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管炎症,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,主要累及大、中血管,如颈内动脉、椎动脉、颅内动脉等,绝大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为颞部疼痛及头皮触痛。
三叉神经痛
这是一种严重疼痛,尖锐而剧烈,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电击样、刀割样、烧灼样疼痛,呈放射性,常常伴有同侧面部抽搐、流泪、流涕等,疼痛呈阵发性,持续数秒或数分钟,往往在张口、说话、刷牙时触发,常常被误诊为头痛或牙痛。
青光眼
急性青光眼是一种眼科急症,发作时可导致剧烈头痛和一侧眼痛,有时伴有恶心呕吐、患眼视力下降、流泪等。
颅内肿瘤
如果颅内肿瘤累及脑膜、血管等对疼痛敏感的结构,会出现局部疼痛;如果肿瘤体积过大或引起脑积水,导致颅内压增高,可能表现为全头痛。
紧张型头痛
紧张型头痛也是临床很常见的一种原发性头痛,年患病率10.8%,女性多见,在40-49岁达到高峰,典型症状为双侧的非搏动性头痛。
NO.04
偏头痛应该如何治疗?
药物治疗是治疗偏头痛的常用方法之一,包括预防治疗和急性治疗。
预防治疗
预防治疗适用于频繁发作或严重偏头痛的患者,旨在减少头痛发作的次数和减轻疼痛的程度。常用的预防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(如阿米替林、多塞平)、β受体阻滞剂(如美托洛尔、艾司洛尔)、抗癫痫药(如丙戊酸钠、依纳布特)、钙通道阻滞剂(如维拉帕米)等。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,并根据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机进行调整。
急性治疗
急性治疗主要用于缓解头痛发作,旨在快速减轻头痛症状。常用的急性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(如布洛芬、阿司匹林)、三环类抗抑郁药(如丙咪嗪)、三叉神经阻滞剂(如舒依嗪、舒芬太尼)等。患者需要根据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机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,一般建议在头痛发作的早期使用药物。
除了药物治疗,非药物治疗也是偏头痛的重要方法,包括生活方式修改、心理治疗、物理治疗、手术治疗等。
如经常受到头痛困扰,建议及时就医,寻找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方案,切勿盲目依赖止痛药物,延误某些疾病的诊治时机。
来源:社区医疗中心,复兴门铁路社区卫生服务站
作者:林志艳
排版:李春慧
责编:李春慧 范晓 张洁
出品
北京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
专栏入口
思考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